铜鼎的特点。 时间 :2020-11-16 14:26:29 点击 :83 铜鼎,古代炊器,多用青铜铸成。相当于现代的锅,煮或盛鱼肉用。据传,黄帝最早铸造铜鼎 。汉许慎《说文解字》:“鼎,三足、两耳,和五味之宝器也。象析木以炊。”《玉篇》:“鼎,所以熟食器也”。平凡鼎的形状多是体圆、腹大、两耳对峙于口上,下有三足。大腹以容物,三足架空以燃火,两耳用以贯铉(又作扁,其状类木棍)便于注重。传世大鼎有高三尺多的;最小有不逾四寸的。鼎的形制因时代而异。商代前期多圆腹尖足,也有柱足方鼎和扁足鼎。商代后期,圆腹柱足鼎占多数,同时分裆鼎增多,尖足鼎逐渐幻灭。西周后期,扁足鼎和方鼎大约幻灭,鼎足多呈蹄形。战国鼎多敛口,皆有盖,附耳,平凡的鼎腹作西瓜形,足渐短小,盖上伏三犠,或作三环。秦汉鼎多敛口、硕腹、附耳、三短足、均有盖,盖上有三环。这时期未见有绝大的鼎,传世的大半约高一尺许。 铜鼎是从陶制的三足鼎演变而来的,最初用来烹煮食物,后主要用于祭祀和宴享,是商周时期最主要的礼器之一。这件鼎锻铜浮雕定制为商代后期制品,至今器底仍保存有烟复。群体点缀纷繁、致密,圆润的鼎身配以圆涡纹、风鸟纹、蝉纹等纹样,造型和点缀谐和大方,堪称商代铜鼎中的佳作。 上一篇:铜雕工艺品是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和过程。 下一篇:铜狮子有什么作用?